- · 《解剖学研究》期刊栏目[01/26]
- · 《解剖学研究》投稿方式[01/26]
- · 解剖学研究版面费是多少[01/26]
异样的光彩析陶文杰的油画新作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人类绘画艺术在萌生之初,并无东西方或民族的明显差异,人们皆凭借对生活的激情和艺术的直觉,以线为主,象形“涂鸦”,随意任兴,可谓充满着写“意”精神。及至文艺复兴,西
人类绘画艺术在萌生之初,并无东西方或民族的明显差异,人们皆凭借对生活的激情和艺术的直觉,以线为主,象形“涂鸦”,随意任兴,可谓充满着写“意”精神。及至文艺复兴,西方绘画走上了与科学为伍的道路,以解剖学、透视学、色彩学等光影色的科学原理,作为艺术再现客观事物的标准,在以写“真”为能事之精彩极顶的同时,却更多地丢失了艺术的主观性、丢失了艺术的精神特质。照相机的发明很快令西方绘画陷入了尴尬和困惑。艺术重情,讲情理、意境;科学重理,讲物理、原则;绘画与科学结合,提高了“写真”的“技术”,却远离了艺术的本质高度。因此,重新审视绘画艺术的本质、回归本源的探索和尝试令西方诸多现代绘画流派应运而生。而东方的绘画艺术,一直坚守着写“意”的精神,以对“道”的思辨和个性的感悟,进一步追求艺术的神韵意趣,数千年来尽情地享受着抒情的快意。近代,在西方艺术冲击东方之初,西方绘画艺术曾经的写“真”辉煌也着实让不少国民和画家被吓着了、找不着北,甚至于妄自菲薄、陷入恐慌的状态,从教育到实践,盲目提倡西化,殊不知一些西方的画家却早已从东方艺术中看到了重生的希望。
《薄暮》 陶文杰 60cm×80cm
陶文杰先生在插图、连环画艺术上“登峰造极”之后忽然推出的油画作品,让人们为之眼睛一亮!作品倾诉了画家对优美而静谧、梦幻而踏实的江南自然景色的赞美、陶醉和眷恋,情深意切。他的作品描绘的并不是常人直观所见的景色,更非照相机摄影图片的翻版,但又确实让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却又胜似真实的江南景色的意境,并因此而坠入了无尽的遐想,引发强烈的共鸣。画家提取了江南景色的精神本质和典型特征,再造了一个个映射在自己心灵中的江南景色,比现实中的江南景色更高、更集中、更典型,却平添了无穷诗意和情趣,浑如一首情、意、境的交响曲!
人们还留意到其作品中最直观而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:其画面的形式语言明显地与众不同、明显地有别于传统油画。画家并没有沿用作为泊来品的油画常用的颜料堆积、厚画法,更摒弃了写生色彩学和透视学的制约,却单纯地运用了薄画肌理法和色调法作为效果渲染,运用娴熟的构成技巧,生成简洁的画面……一切并不复杂,一切是那样地轻松和惬意,但形式美感中折射出的情、意、境,一种东方神韵却已跃然于画布。
画,应该比现实更美。潘天寿先生曾解析说,画是形式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统一,具有一种高境界的意境美。故真正的中国山水画家从来不在某个固定的角度取景,而是围绕着对象“游山玩水”,体味其气韵形势、感受其精神特质、触发其心灵情感,然后才“闭门造车”,进入创作状态。陆俨少的《峡江图》等长江系列作品,没有一处是直观的实景,然画家用其独特的形式语言造就的作品,比某个局部的峡江实景更强烈地体现了长江的精神气质;“盖不独写峡江之景,亦写自家之心也”[1]。黄宾虹的《黄山》系列更是“似与不似之间”的典范,“不似”的是直观的黄山,“似”的是黄山的精神气质,亦写自家之心也,用的是自家独特的形式语言。谁都明白潘天寿先生的《记写雁荡山花》绝非是对景写生的产物。吴冠中先生曾精辟地指出:“外师造化不是艺术,艺术诞生于中得心源。”可见,艺术不在于写“真”水平的高下,而在于神意,在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,在于画家对生活独到的见地、解析和提取,更在于画家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而贴切的艺术语言为之写“意”传神的高明程度。
《收获的季节》 陶文杰 60cm×80cm
《深秋》 陶文杰 60cm×80cm
陶文杰油画的宝贵之处,就在于作者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,摆脱了西方传统油画“科学”写实的羁绊,并创造性地运用西方艺术手段,发展形式语言,巧妙地为我所用,所谓“反常合道为趣”,展现了东方艺术特有的神韵,切实地将油画艺术赋予了民族文化的特征并回归艺术的精神高度。
当然,我不是说陶文杰的油画已经达到了如何完美的程度,而是说,他的独立思考、努力探求、敢于突破和创造的精神,是值得称道和大力提倡的。潘天寿先生曾论断:“历史上最活跃的时代,就是混交时代。因其间外来文化的传入,与固有特殊的民族精神互相作微妙的结合,产生异样的光彩。”
这样的“异样光彩”,自当多多益善!
文章来源:《解剖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jpxyjzz.cn/qikandaodu/2021/0605/514.html